绘人不倦,形境相生——评杨晓刚的绘画艺术
晓刚自幼习画,具有扎实的中国画功底,常年的写生与创作,形成了他既简练概括又成熟的绘画风格。与晓刚相识已有多年,有感于他对艺术创作的勤奋与专注,更有感于他沉稳而又忍劲的艺术理想。
晓刚的作品用笔细腻而流畅,坚毅而自然,在墨色渲染中,表现严谨节律,在笔墨往复交织中,不减线条的精炼与细腻。他简略甚至弱化人物的表情,转而表达出一种超脱平常的静谧与神闲气定,给人以平静的力量。他所表现的人物形象,既有来自我们身边的劳动人民,也有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的诸多佳作。像《村口》《高原母亲》等作品均表现经典的女性形象,高原母亲更是坚韧无声,但充满力量。《藏地圣家》以简略的笔触表现出当地人民的真挚与虔诚,人物刻画中流露出他对于生活、自然、社会的细致观察与思考。
《南渡北归》《民国大先生》《千年古风》《圣梦》等作品中刻画了不同环境、不同身份的人物造像。这类群像画人物众多,个体之间表情看似无异,却传递着强烈的情感,只有观者与画中人四目相对时,这种去表情化的做法才有了独特的用意。
“形”与“境”的尺度。他善于观察自然与景物的布局,在创作中尊重自然与现实的规律,注重原生、真实状态的再现。写实兼写意,笔墨疏密有度,形成特有的墨色节律。创作注重从细微到整体的表达,既有现实的描摹,又以意境的创造。在从形到境,从境到情,从情到美的升华中,突出人物造型的整体性与生活性,在兼顾中国画造型特点的基础之上,巧用中国画的留白,以浓重的笔墨、灵动的线条,表现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。其中,传统中国画的皴擦被巧妙地融入人物造型之中,人物的性格与体态,情感与期盼得以更加鲜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,更加具有血肉与情感,具有鲜活的生命力。
- 上一篇:权力与谋略:刘裕与朱龄石的蜀地征伐
- 下一篇:没有了